举个例子:力量举计划在增肌周期,每周训练容量会逐渐上升,直到最大可恢复容量MRV (maximum recoverable volume),然后开始减载,以确保增肌效果最大化。但是为什么在健美计划里很少见到这种设计呢?
这只是一个例子,不是说健美训练就一定不科学,但是健美计划总是给我一种猛怼的感觉,看上去不是特别靠谱。
所以说到底是健美计划本身就不够科学?还是说,是我对健美训练了解不够深,完善的健美计划也是很科学的?亦或是力量举计划的安排,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科学?
我个人很喜欢老派健美,黄金年代,和黄金年代以前的,那个时候健美商业化程度低,药物比较糙,健美还和力量举,举重,大力士捆绑在一起,施瓦辛格,哥伦布都参加过大力士比赛。甚至完美体型的弗兰克赞恩在电影中也展示过硬拉,高翻。

我之前看过一些老派健美的计划解释,本质上就是模块化的线性计划,施瓦辛格在《泵铁》中提过一句,“这周是大重量周”,有大重量周,那就有其他周。
其他老派健美运动员说的更细致,据外网一些健美网站提供的资料,健美的训练计划设计是:
大容量周——多组数,中等重量,每组至少10—20以上。
肌肥大(肌肉刺激)周——减少部分组数,增加一点重量,每组8-15次,注重发力感 泵感,也可以上容量
大重量周——递增组数,上大重量,每组3-5次,复合型动作为主,尝试上更大的重量。
恢复周(可选)——多组数,每组次数随意,轻重量,保持肌肉活力,保持肌肉张力即可。

你这样一看,是不是很眼熟,跟线性计划一毛一样啊,一开始高容量,高次数,低重量,然后重量逐渐上升,容量逐渐下降,次数逐渐下降,大重量周尝试冲一波,接着还有减载周。
这也就是为啥你看老派健美运动员,虽然也是科技选手,但是不止身形完美,力量也恐怖的可怕,真正的力型兼备。
所以,其实健美和健力本质上没区别。

弗朗哥
哥伦布215KG卧推

333KG硬拉
另外,老派健美运动员也做很多自重训练动作,并不是重量是唯一,全方位发展。


施瓦辛格的窄引体,俯卧撑。

哥伦布的前水平......0.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