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德州计划更像是一种思路,模板,而不是固定不变的计划。B站评论区一群“原教旨主义者”认为原版德州计划为圣经,不能有丝毫改动。然而马克瑞比托自己在《力量训练计划》这本书里对德州计划改版的讨论都比原始德州计划多得多得多,比如对于举重运动员,力量举运动员,以及各种分化模型的讨论。所以不能抱着本本主义的想法看德州计划,而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整。


首先要明白德州计划为什么有效。德州计划是针对中级训练者的计划,而对初级、中级、高级训练者的区分,在于他们恢复时间的不同。
无论是SS计划,5x5计划,candito 的新手计划,都是线性计划,每两次训练之间,训练者就能完全恢复。这样的训练者称为初级训练者,线性加重就能完美适应自身的进步。
而根据边际效益递减的原理,一个训练者的线性增长阶段总会越来越困难,直到两次训练之间再也无法完全恢复。训练者需要以周为单位规划训练。这时训练者可以称为中级训练者了。
这里还需要谈到训练频率的问题。任何力量训练计划,只要不是在peaking阶段,每个部位每周至少要得到2次的训练,可以是用到相同关节的不同动作,比如髋关节主导的深蹲,硬拉。最佳频率因人而异,众多计划和力量举书中,都至少会在一周安排2次卧推,2次深蹲,1次硬拉。
德州计划完全以周为单位规划训练,分为容量日,恢复日,强度日。容量日靠5x5驱动进步,强度为5RM的80-90%,确保给身体足够大的刺激;恢复日采用主动恢复,强度为容量日的80%左右,加上前后各一天的休息,保证恢复;而所有的训练都是为了提升强度日的5RM表现。目标明确,安排合理,从刺激-适应-恢复曲线来说非常贴合中级训练者,同时计划灵活度高,方便调整,所以应用非常广泛。
但是,但是,但是,德州计划原本是为美式橄榄球运动员安排的力量计划,不是力量举计划!不是力量举计划!不是力量举计划!作为力量举计划,德州计划有以下不足:
1,不重视硬拉。这是马克瑞比托计划的通病,总认为硬拉非常难恢复,能靠深蹲来驱动硬拉进步。可是每周1次5RM的硬拉训练,从任何角度看都是非常匮乏的,尤其是德州计划作为推进期/增力期的计划安排在整个周期计划中的时候。而且大量的高翻,高抓对力量举来说聊胜于无。深蹲硬拉训练量之比为8:1,爆发力翻/抓与硬拉训练量之比为9:1,这安排没有任何道理。
2,卧推量等于推举量。尤其是卧推和推举作为A,B周交替安排时,总有某一周只做3x5的低强度卧推,这对任何力量举训练者都是远远不足的。马克瑞比托喜欢把推举抬到跟卧推相同的高度,这对其他类型的运动员来说可能是有益的,实力推确实对竞技力量的迁移性更高,但力量举除外。必须把卧推抬到高于推举的位置。
3,对背部训练的忽略。引体向上和杠铃划船不是力量举竞技动作,但对保持身体前后侧肌力平衡至关重要。背部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:维持脊柱稳定,水平拉,竖直拉。脊柱稳定的功能在深蹲,硬拉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。而理论上,为了前后侧平衡,在训练量上应该有:卧推+实力推=水平拉+竖直拉。但德州计划中没有这类安排。这是不合理的。
4,上下肢训练量分配不合理。马克瑞比托的计划都是下肢量>上肢量,这在现代力量举训练者看来是十分落后的。上肢使用的负荷相对下肢要小,更能耐受大训练量。
所以,针对力量举,可以对德州计划进行魔改,让它有助于自己的训练。
保持德州训练的内核思想:以周为单位,完成刺激-恢复-适应过程,持续进步。
改编德州计划1:继续保持一周3练的模板,取消推举卧推交替,在恢复日加入背部训练。
周一:
深蹲5x5,强度为周五的85-90%
卧推5x5,强度为周五的85-90%
直腿硬拉/超程硬拉/暂停硬拉等,3x5,强度自定
周三:
深蹲2x5,强度为周一的80%
实力推3x5,强度为5RM的90%
引体/划船等背部训练,容量强度自定
周五:
深蹲1x5
卧推1x5
硬拉1x5
这个改编计划对德州做了小范围修改,增加了背部的训练,同时保证计划修改范围不大,可恢复性较好。也是很多力量举训练者用的变式。
但问题在于,上下肢比例不合理的问题没有解决;而且,就个人感受,容量日把深蹲卧推硬拉放在一天训练,哪怕硬拉是变式,当天也很容易造成训练过度,导致睡眠问题。
恢复日的背部训练也容易影响到强度日的状态,导致没有真正恢复。
所以考虑改善这些缺点,设计了下面的计划。
改编德州计划2:
增加一天训练,为一周四练
周一容量日a:
卧推5x5,强度为强度日的90%
负重引体5x5,强度自定
潘德雷划船5x5,强度自定
周二容量日b:
实力推5x5,强度自定
深蹲5x5,强度为强度日的90%
硬拉3x5,强度为强度日的90%
周四:恢复日
深蹲2x5,强度为容量日的80-85%
卧推3x5,强度为容量日的80-85%
反手引体3x@rpe9
周六强度日
深蹲1x5,rpe9
卧推1x5,rpe9
硬拉1x5,rpe9
潘德雷划船1x5或实力推1x5,rpe9(可选)
以上计划,改善的点在于:
1,在强度日引入了rpe系统,比传统德州的每周加重更有可调节性,避免错过进步或者加重过于激进;
2,取消了爆发力动作,增多了卧推训练,更针对力量举;增多了背部训练,保证前后侧平衡;
3,把推举放在容量日b是考虑到,卧推后会极大影响实力推的表现,而引体后对潘德雷划船的影响并不大。另外卧推,推举对三头刺激很大,恢复日加入反手引体弥补计划中对二头刺激不足的问题,而且反手引体相对正手引体更容易恢复,积累较少的疲劳;
4,强度日可选择加入潘德雷划船或实力推的5次组,放在最后一个动作,可在不影响三大项进步的情况下,推动背/肩力量增长;
5,容量日做三组硬拉的原因,是我采用相扑拉的姿势,相对传统拉更容易恢复,JTS对推进期每周硬拉容量的建议是3-6组,所以计划中取4组是合理的。
计划整体依然没有违背德州计划的底层原理:在一周内完成刺激-适应-恢复的过程。重点永远是推进强度日的进步。
至于计划中期,强度日的5RM推进不动时,可以仿照书中德州计划2,3阶段的动态模型进行调整:
a: 1x5、2x3、4x1,分别推进一段时间。值得一提的是,书中提到在5次组向1次组过渡的过程中,适当跳过1次会有不错的效果。
b: 交替使用1x5、2x3、4x1,循环推进,其实已经是较高阶的周期计划了。
如果发现强度日无论如何都推进不懂,可能性如下:
1,容量日训练不足。尝试增加训练组次数的同时,保持或降低强度;增加辅助动作等方法都是可行的。
2,容量日训练过量。接一周deload,还不能推进的话,减一点训练量或强度。